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07-18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大类及代码:
交通运输类(70
专业类及代码:
道路运输7002
专业名称及代码: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9
适用年级:
2024级
论证机构: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审定机构:
中共贵阳市中山科技学校党支部
审定时间:
2024年6月





贵州省贵阳市中山科技学校监制


目   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

四、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2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3

(一)公共基础课程    5

1.思想政治    5

2.语文    7

3.数学    8

4.英语    10

5.历史    11

6.信息技术    13

7.体育与健康    14

8.艺术    16

9.物理    17

9.生态文明教育    18

10.国防教育    20

(二)专业基础课程    21

1.汽车机械基础    21

2.汽车机械识图    22

3.新能源汽车概论    24

4.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基础    26

(三)专业核心课程    28

1.新能源汽车维护    28

2.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构造与检修    31

3.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构造与检修    32

4.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33

5.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检修    34

6.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构造与检修    37

7.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40

(四)岗位实习    42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44

(一)教育教学活动按周分配表    44

(二)教学计划表    44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45

2.专业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46

3.课程分布统计表    46

八、实施保障    47

(一)师资队伍    47

(二)教学设施    48

(三)教学资源    50

(四)教学方法    52

(五)学习评价    53

(六)质量管理    54

九、毕业要求    55

十、附录    56

(一)编制说明    56

1.编制依据    56

2.编制说明    57

(三)变更记录    58

(四)相关表单    59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表    59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党支部审批表    60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审批表    61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700209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习能力者

三、修业年限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3年,采用在校学习2.5+岗位实习0.5年的方式进行。

四、职业面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经分析研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行业、主要职业、主要岗位及职业技能证书框架如下:


专业大类
(专业类)
及代码
对应
行业
主要职业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
证书举例
70
交通运输类类


7002
道路运输类
(81)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汽车维修工
(4-12-01-01)
新能源汽车销售、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新能源整车质检等
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
(四级/中级)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五育并举”核心教育理念,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维修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的新能源汽车装配、检测、维修等岗位(群),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认知、故障诊断与维修、充电设施安装与维护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创新意识和素质素养,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维修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同时,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等高职专科类专业输送优秀毕业生。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以下素质、知识及能力: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勇于奋斗、乐观向上、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合作沟通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力电子、机械识图等基本知识;

(3)掌握新能源汽车维护、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构造与检修的知识;

(4)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构造与检修、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的知识;

(5)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检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构造与检修的知识。

3.能力

(1)具备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电气系统等常规系统的维护能力;

(2)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高压系统的维护能力;

(3)具备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拆装及故障部件基本检修的能力;

(4)具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拆装及故障基本检修的能力;

(5)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初步掌握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数字化技能;

(6)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校本特色课程)等。执行中应突出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职业性和时代性,加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衔接和配合,强化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实践育人。

专业课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两类,共计11门课程。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所有专业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且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该课程总课时数的50%







(一)公共基础课程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号)文件精神,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以及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确立本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要求如下:

1.思想政治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具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的理想信念,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四个自信”。
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
具备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培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具备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树立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如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理念。
具备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中遵守法律法规
B.知识目标
了解与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确保在行业活动中合法合规。
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其为指引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
理解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表现,如参与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讨论与建议。
C.能力目标
具备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行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具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上兢兢业业。
具备从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中遵守法律规范。
具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以应对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中的挑战。
具备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依据部颁《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哲学与人生
职业道德与法治


B.拓展模块
结合专业特点及区域民族特征等,选择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等内容


C.其他必修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学校读本;
根据时事要求适时增加其他内容
紧扣科教兴国战略,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升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公共参与意识与能力。
依托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培养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力,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以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响应制造强国战略,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维修对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为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水平贡献力量。
关注扩大内需战略,引导学生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热情,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162


2.语文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具备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专业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以便在新能源汽修领域准确表达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培养深刻、敏捷、灵活、批判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为新能源汽修中的问题解决和技术创新提供思维支持。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境界,在新能源汽修的工作场景中,以规范的语言和良好的沟通表现美、创造美。
具备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职业素养。
具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吸收、传承和发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好地投入到新能源汽修事业中。


B.知识目标
熟悉《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了解汉字特点;
掌握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口语交际要求;
初步掌握文学作品欣赏方法和浅易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掌握基本听、说、读、写的方法;  
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C.能力目标
具备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要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能进行新能源汽修技术介绍、与客户交谈、即席发言解释维修方案,写作维修记录、工作报告、总结等应用文,语言表达清晰通顺。能在模拟岗位等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
具备对语文课程涉及的与新能源汽修相关的文化常识、文化现象进行梳理的能力,背诵、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写出自己在新能源汽修学习中的阅读感受。
具备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与新能源汽修相关的文化内涵的能力,增加文化积累,为新能源汽修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依据部颁《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专题1 语感与语言习得专题2 中外与文学作品选读专题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4 古代诗文选读
专题5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专题6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专题7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专题8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B. 职业模块选择
专题1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专题2 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专题3 微写作
专题4 科普作品选读
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等战略,借助语文课程载体,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能源汽车专业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响应扩大内需、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以及在乡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和乡村交通改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注重专业知识与语文知识的融合,立足职业岗位对语文知识与素养的要求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多种素质提升;
创设与职业相近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从业创业的自信心。
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教学中强调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以及不同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区域发展观念。


198


3.数学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基本形成条理清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电池性能评估等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性。
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新能源汽车相关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的关系,具备借助数学运算分析和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与应用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电池容量与充电时间的关系等。
B.知识目标
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在新能源汽车运动控制、导航定位中的几何意义。
理解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在新能源汽车电量变化、电机转速控制等方面的图像和性质。
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在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和装配中的应用。
掌握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在新能源汽车轮胎轨迹分析、悬挂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C.能力目标
具备根据概念、法则、公式进行数、式、方程的运算和变形的能力,以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的数学计算问题。如计算电池组的总电压、电流等。
具备使用一般的函数型计算器进行运算的能力,提高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和设计中的计算效率。
具备依据文字描述想象出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空间图形,并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与推理论证的能力。例如,根据技术文档描述想象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具备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新能源汽车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如评估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能耗水平等。
依据部颁《数学》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
函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几何与代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初步
B.拓展模块
选择课程标准中的“拓展模块一”的部分内容:
基础知识——充要条件
函数——三角计算、数列
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采用低起点、重衔接、小梯度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强化未来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培养;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微课,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积极探索增值性评价,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
144


4.英语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客观对待不同文化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B.知识目标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
使学生熟悉与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的职场英语词汇和表达。
C.能力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职场语言沟通能力。
围绕职场相关主题,如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技术交流、客户服务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
培养学生感知英语在表达方式和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够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依据部颁《英语》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主题1:自我与他人
主题2:学习与生活
主题3:社会交往
主题4:社会服务
主题5:历史与文化
主题6:科学与技术
主题 7:自然与环境
主题 8:可持续发展
B.职业模块
主题 1:求职应聘
主题 2:职场礼仪
主题 3:职场服务
主题4:设备操作
主题5:技术应用
主题6:职场安全
主题7:危机应对
主题8:职业规划


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融入新能源汽车英语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英语课程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中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注重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融合,立足新能源汽车职业岗位对英语知识与素养的要求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多种素质提升。在教学中,将新能源汽车专业术语、技术文档等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积极探索增值性评价,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
144


5.历史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激发为国家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到中华文明在新能源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知识目标
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和**历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发展历程。
了解新能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兴起背景与推动因素。
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作用。
C.能力目标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和问题,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发展,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进行思考。
搜集、整理和运用可信的史料来论证历史观点,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评析不同的历史解释,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解释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依据部颁《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基础模块
古代史:
夏商周文明起源。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汉统一与制度。
隋唐繁荣与开放。
宋元科技与文化。
明清专制与经济。
近代史:
鸦片战争与近代开端。
近代化探索运动。
列强侵华战争。
政治变革运动。
新文化与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建设探索。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
**历史
古代史:
古埃及、两河、印度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欧洲中世纪。
近代史: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体系形成。
现代史:
两次**大战。
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
战后资本主义变化与经济全球化。
冷战与多极化趋势。


运用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与行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体检未来职场的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运用课堂教学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体验未来新能源汽车职场的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相关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深入领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注重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与历史知识的融合,立足新能源汽车职业岗位对历史知识与素养的要求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多种素质提升,使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积极探索增值性评价,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历史课程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新能源汽车历史学习中的成果和进步。
72


6.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具有正确的**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树立绿色发展、创新进取的理念。
具有在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步。
B.知识目标
了解新能源汽车中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基本工作原理、车联网技术、智能驾驶的基础知识。
熟悉新能源汽车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及作用,如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
掌握新能源汽车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如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掌握新能源汽车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方法及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以保障新能源汽车的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
C.能力目标
具备一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文档录入能力,熟悉常用技术文档的排版格式。
具备常见新能源汽车软、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基本技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
具备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技能,用于制作新能源汽车项目报告、数据分析等。
具备新能源汽车实用图册制作的能力,如电路图册、维修手册等。
具备新能源汽车数据报表的初步能力,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依据部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网络应用
数据处理
程序设计入门
B.拓展模块
结合本专业的工作实际需要,选择以下专题:
实用图册制作
演示文稿制作


注重强化新能源汽车操作系统知识与技能教学,为后续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如,让学生熟悉新能源汽车车载操作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为学习智能驾驶、电池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技术支持。
深度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爱国精神、钻研精神、责任担当、技术操守、理想情怀等思政元素,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相结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强调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的钻研精神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积极探索增值性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在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项目中的参与度、成果质量、团队协作能力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
144


7.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树立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相关的健康观念,养成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良好锻炼习惯,形成健康文明、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生活方式。
具备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作所需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超越自我、严谨细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团队合作打下基础。
具有平等融合、宽容对待、善于沟通、珍惜友谊的意识和良好人际关系,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
B.知识目标
了解与新能源汽车专业从业者相关的个人健康基本知识,学会处理在新能源汽车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掌握预防与本专业相关的常见职业性疾病的知识。
C.能力目标
具备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适合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体能锻炼计划的能力,能准确确定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效提高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
具备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动作,按照运动规范和比赛规则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的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具备分析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及欣赏体育运动的能力,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
依据部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阐述体育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从业者的功能及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在提升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教授一般体能、专项体能和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相关的职业体能知识,如耐力、力量、敏捷性等体能要素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制造等工作中的作用。
进行安全运动与应急避险教育,使学生掌握在体育活动和工作中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教授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可能出现的身体劳损和运动伤害进行针对性指导。
B.拓展模块
结合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特点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择以下内容:
体操类运动:
啦啦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节奏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啦啦操的活力和动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缓解学习和工作压力。同时,通过啦啦操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为未来参与企业活动或行业竞赛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新能源汽修专业实际,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通过讲述新能源汽修领域优秀工匠们不畏艰苦、执着钻研的事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学生明白在新能源汽修工作中,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应对复杂的维修任务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同时,以新能源汽修行业的竞争态势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方面,考查学生在体能训练和理论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作业完成度方面,评估学生对体育与汽修融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实践能力方面,结合新能源汽修实习中的体能表现和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同时,开展自评、互评、师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探索增值性评价,根据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进步幅度给予肯定和鼓励,形成具有本校新能源汽修专业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
180


8.艺术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具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坚定文化自信;
具备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认识艺术,理解艺术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具有国际视野,尊重、欣赏**多元文化;
具备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B.知识目标
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音乐要素,把握音乐形象,感受音乐魅力;
理解音乐要素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理解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
了解不同的美术门类,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
初步具备中国书画基础知识和技法知识,熟悉中国书画的大致分类;
了解中外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感受中、外美术特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
C.能力目标
掌握音乐、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具备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能力;
具备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具备结合岗位需求创造性表现艺术活动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发挥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具备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的能力;
具备运用有关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初步比较、分析与描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的能力。
依据部颁《艺术》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音乐鉴赏与实践
美术鉴赏与实践
B.拓展模块
歌唱
中国书画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利用时代元素,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特色优势,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结合国家战略,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顶层倡议以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文化互动交流的促进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活动为载体,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创设艺术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结合艺术学习主动参与校内外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创新实践体验,提高艺术核心素养;  
注重专业知识与艺术知识的融合,立足职业岗位对艺术素养的要求实施艺术知识教学,促进学生多种素质提升。
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积极探索增值性评价,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
72


9物理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其在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物理问题时,能够以客观、准确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运用物理知识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解决新能源汽车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
B知识目标
掌握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基础物理知识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学习电磁学知识,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理解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
了解热力学知识,掌握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等。
学习光学知识,了解新能源汽车中的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以及太阳能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C能力目标
具备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新能源汽车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汽车的动力性能、续航里程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新能源汽车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验证物理原理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具备阅读和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文献中物理相关内容的能力,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A基础模块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体现,包括汽车的加速、减速、制动等。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受力情况,如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B拓展模块
深入研究电磁感应原理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中的应用,包括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讲解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探讨无线充电技术中的电磁感应原理和磁场分布情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与同学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0



9.生态文明教育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观念。
激发学生对家乡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活动。
培养学生形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关注人类社会的长远福祉。
B.知识目标
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了解贵州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情况,以及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特殊地位和建设成果。
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政策措施、实践经验及未来发展方向。
C.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批判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具备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能力,如环保志愿服务、生态调研、环保宣传等。
鼓励学生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生态文明基础知识
生态文明的概念、发展历程、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贵州生态概况
详细介绍贵州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阐述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背景、政策措施、实践案例及成效。
生态文明理念与价值观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介绍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服务、生态调研、环保宣传等。
生态文明教育与未来展望
探讨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展望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选用贵州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普通高中版)
注重将生态文明理论知识与贵州实际案例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安排足够的实践活动时间,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
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网络平台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建立学生学习情况的持续跟踪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36


10.国防教育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塑造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国家安**临的各种威胁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B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国防的基本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掌握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
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国防政策、国防体制和国防力量构成,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和发展趋势。
帮助学生掌握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途径。
C能力目标
具备运用国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拥有参与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活动的能力,能够积极宣传国防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国防意识。
依据部颁《国防教育》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A基础模块
国防观念培养
军事知识普及
国防法规教育
B拓展模块
国防科技创新
国防安全教育:
国防文化建设: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高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国防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军事训练、实地参观、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融合:将国防教育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思考国防建设的需求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36



(二)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将国家职业标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以及技能大赛考核点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适应信息技术行业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按照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升迁规律,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及相关要求如下:

1汽车机械基础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程,中职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对新能源汽车机械部件进行识别、拆装、检测和维护的基本技能,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汽车机械基础相关的实践项目,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协作能力,能与团队成员坦诚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培养敢于直面汽车机械难题的勇气,在解决复杂机械问题时,坚定信心和决心,具备强大的忍耐力,勇于战胜困难。
养成按时、高质量完成汽车机械基础相关工作任务的习惯,树立强烈的敬业意识和效率意识。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汽车维修工作中遵守行业规范,诚实守信,保守技术机密。
提升独立分析和解决汽车机械方面问题的能力,善于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解决方案。
B.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机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包括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车身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理解汽车机械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和工作原理,如气缸、活塞、曲轴、齿轮等。
熟悉汽车机械系统的装配、调试和维护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原理。
了解汽车机械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发展趋势,掌握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学习汽车机械相关的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为深入理解汽车机械原理提供支撑。


C.能力目标
熟练使用汽车机械维修和检测的常用工具和设备,如扳手、螺丝刀、检测仪等,能够进行准确、**的操作。
具备汽车机械部件的拆装、检修和更换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变速器等主要部件的维护工作。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调试和参数设置技能,能够根据车辆性能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汽车机械故障进行准确诊断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维修方案。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参与汽车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工作。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模拟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汽车机械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走进汽车机械基础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概论
金属及合金的主要性能
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钢的热处理
汽车常用机构工作分析
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分析,了解其如何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动力传递和能量损耗
汽车变速器中的齿轮变速机构,学习不同齿轮组合如何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以适应不同的行驶速度和负载需求。
汽车传动系统工作分析
涉及常用机械与汽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受力与运动分析,‌以及零件的强度计算,‌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汽车轴系零部件工作分析
对汽车传动轴的研究,了解其如何承受扭矩并传递动力
探究其在驱动轮转动时的作用和受力特点。
汽车连接件工作分析
学习其在不同部位的紧固作用和受力情况
焊接连接件,研究其焊缝质量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等。
汽车零部件受力分析
探究其在往复运动中的受力变化。
悬挂系统弹簧,分析其承受的各种载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维修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式教学,以真实故障案例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分层级要求,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逐步达到目标,掌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
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学生在操作中表现出来的失误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点评、纠错;
要创设真实工作情景,拓展职业素养教育元素,练习的项目要有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企业实际维修案例、相关法规政策等不同形式的材料;
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负责、善于创新和协作的品质,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72


2.汽车机械识图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基于汽车机械结构原理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利用专业识图知识读取、绘制以及理解汽车机械图纸的能力。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循汽车维修行业规范,保证维修质量和安全。
增强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汽车机械识图项目的能力,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在掌握基础识图技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识图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具备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和应用的能力,能够从各类汽车机械图纸中准确获取所需信息。
引导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了解并遵守汽车维修行业的信息伦理与法律法规,保护企业技术机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持续跟踪并学习汽车机械识图的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水平。
B.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机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包括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车身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理解汽车机械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和工作原理,如气缸、活塞、曲轴、齿轮等。
熟悉汽车机械系统的装配、调试和维护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原理。
了解汽车机械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发展趋势,掌握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学习汽车机械相关的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为深入理解汽车机械原理提供支撑。
C能力目标
熟练使用汽车机械维修和检测的常用工具和设备,如扳手、螺丝刀、检测仪等,能够进行准确、**的操作。
具备汽车机械部件的拆装、检修和更换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变速器等主要部件的维护工作。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调试和参数设置技能,能够根据车辆性能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汽车机械故障进行准确诊断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维修方案。
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参与汽车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工作。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模拟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汽车机械图纸设计和优化。


制图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工具运用、图形规范和表达
投影原理、绘图规范与技巧
图形元素、尺寸标注及绘图流程
投影基础与组合体的三视图
理解投影的基本原理,包括正投影、斜投影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学会从不同视角准确表达物体形状。
熟练识读三视图,准确获取尺寸和形状信息。图样的基本表达方式
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理
解其原理和规范。
通过实例,掌握如何恰当选用表达方式清晰
呈现汽车零件结构,准确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为后续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提供准确依据。
汽车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汽车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要熟悉零件图的各
种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学会从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获取零件的形状、
结构和精度信息,并掌握用规范的绘图方法清晰绘制零件图。
汽车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零部件序号与明细栏。
学会解读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
掌握绘制的规范与技巧。通过实例,能准确识
读并绘制汽车装配图。


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模拟项目活动中掌握使用各项技能。
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学、做”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和开拓创新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72


3.新能源汽车概论

课程定位:新能源汽车概论是一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引领学生**系统地认识新能源汽车,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其在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中严格遵循行业规范,坚守诚信与敬业精神。
增强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能力,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方法、新思路。
培养学生具备新能源汽车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和应用的能力,能够**整合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树立新能源汽车信息安全意识,了解并遵守相关伦理与法律法规,保护技术机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持续跟踪并学习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水平。B.知识目标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涵盖动力系统、电池技术、电控系统等方面;初步理解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原则、安全规范、性能优化等基础理论,为后续深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售后服务及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熟悉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包括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等方面;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概念,包括自动驾驶、车联网和智能座舱;了解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市场的完整流程和管理要点。C.能力目标
具备运用适当工具和方法完成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处理与分析任务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诊断工具等常用仪器;具备熟练的故障排查、系统调试等能力,并**完成车辆维护、性能优化等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创意改进,打造高质量的车辆性能和用户体验;了解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发技能,包括感知算法、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能够为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设计适应性方案;具备按照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遵循行业要求完成车辆外观、内饰、动力系统等设计的能力;了解在团队环境中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项目管理和协调能力对自身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如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并解析其工作原理与特点。
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突破方向。
分析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现状,包括销量增长、政策支持和消费者接受度。**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融合前景。
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阐述其动力系统,包括电池组、电机及电控单元的构成与相互作用。
介绍底盘系统,如悬挂、制动和转向的独特设计。深入讲解车身结构在轻量化和安全性上的考量。
剖析电气系统,如充电装置和各类传感器的工作机制。通过实物拆解、原理动画等方式,让学习者清晰理解新能源汽车各部件如何协同运作,实现**、环保的出行目标。
动力电池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各类动力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优缺点。
探究动力电池的关键参数,如容量、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等。
阐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电池状态监测、均衡控制、热管理及安全保护。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习者掌握如何优化电池性能,延长电池寿命,确保使用安全。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常见的电机类型,如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等的结构与原理。
深入分析电机驱动控制策略,包括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探讨电机的性能参数,如功率、扭矩、转速等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
讲解电机与变速器的匹配与协同工作。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使学习者理解如何优化电机驱动系统,提升车辆的动力输出和能效。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常见的充电方式,如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等的特点与适用场景。深入剖析充电设施的构成,包括充电桩、充电线缆等。
分析智能充电技术,如预约充电、有序充电。通过实例,让学习者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和设施,保障充电的便捷与安全。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
高压系统的构成及潜在危险,如触电、电弧等。讲解高压部件的标识与绝缘要求。
阐述高压作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断电流程、防护用具使用。强调车辆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措施。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将新能源汽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场景紧密结合。安排学生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维修厂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和维修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实验实训、课外学习等环节,加深对新能源汽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设置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电池检测、电机调试等实验。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参加线上线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注重对学生跟踪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态和前沿技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新技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行业内的技术培训和学术讲座,拓宽视野,使学生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研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汇报,让学生*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水平。
72


4.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基础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及相关应用提供必要基础。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其在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相关工作中严格遵循行业规范,保持诚信与敬业精神。
增强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项目的能力,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探索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领域的新方法、新思路。
培养学生具备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和应用的能力,能够**整合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树立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信息安全意识,了解并遵守相关伦理与法律法规,保护技术机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持续跟踪并学习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水平。
B.知识目标
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了解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工作过程。
熟悉新能源汽车中的直流-直流变换、直流-交流变换和交流-直流变换技术。
理解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控制策略。
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电路和控制方法。
熟悉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保护技术。
C.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识别和分析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器件及电路。
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对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
能够根据给定的技术要求,设计简单的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变换电路。
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
能够将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初步具备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需求灵活选择并运用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一、电力电子技术绪论

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阐述电力电子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该领域的兴趣。

二、电力电子器件(

详细讲解各类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范围,如二极管、晶闸管、IGBT 等。

分析不同器件的优缺点,以及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三、整流电路

讲解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单相整流和三相整流。

分析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和性能指标,如输出电压、电流、效率等。

通过实例分析整流电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中的应用。

四、逆变电路

介绍逆变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包括电压型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

分析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和输出特性,如输出频率、电压幅值等。

探讨逆变电路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五、PWM 控制技术

讲解 PWM 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分析 PWM 控制技术对电力电子系统性能的影响,如效率、谐波含量等。

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应用,介绍 PWM 控制技术在电机驱动和充电控制中的应用。

六、电力电子元器件应用的共性问题

分析电力电子元器件在应用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如散热、电磁干扰、可靠性等。

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如优化散热设计、采用电磁屏蔽技术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共性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七、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要求

阐述新能源汽车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特殊要求,如高功率密度、**率、高可靠性等。

介绍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的性能和应用水平。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将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场景紧密结合。安排学生到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维护和调试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实训、课外学习等环节,加深对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基本知识与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设置丰富的实验实训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力电子实验设备,进行电路搭建、参数测试等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阅读专业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参加线上的技术交流活动,加深对电力电子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注重对学生跟踪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定期组织新技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推荐学生参加行业内的技术培训和学术讲座,使学生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研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的相关问题发表见解。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交流与表达水平。
72


(三)专业核心课程

1.新能源汽车维护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建立对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实际工作流程的清晰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工作特性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准备,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知识目标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包括动力系统、电气系统、底盘系统等。
初步理解新能源汽车维护原则、故障诊断理论、安全操作规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职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池维护、零部件更换相关知识。
熟悉新能源汽车维护、检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了解新能源汽车故障预警的基础概念,包括故障代码解读、数据分析和远程诊断。
了解新能源汽车从日常维护到复杂故障维修的流程和管理要求。
B.技能目标
具备选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完成新能源汽车维护任务的能力。
能够熟练地使用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如电池检测仪、故障诊断仪、充电机等常用工具。
具备熟练的电池检测与维护、电路故障排查、零部件更换等能力,并**率地完成车辆维护、检修和性能检测。
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故障诊断构思,准确判断并解决常见的车辆故障问题。
了解新能源汽车改装和优化的技能,包括动力提升、节能改进和舒适性改装,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适应性方案。
具备按照新能源汽车维护的基本流程,遵循行业的要求进行车辆日常保养、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操作的能力。
了解在团队环境中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项目管理和协调能力对自身的作用。

一、新能源汽车维护准备

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介绍,包括市场现状、技术趋势等。

新能源汽车维护的安全规范与注意事项,如高压电安全防护。

工具与设备的认识及准备,包括专用检测工具、防护用具等。

二、车辆诊断设备运用

常见车辆诊断设备的种类与功能介绍,如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

学习如何连接和操作诊断设备,进行车辆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利用诊断设备解决常见故障的方法。

三、新车检测流程

新车交付前的检查要点,包括外观、内饰、功能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特有的检测项目,如电池状态、充电接口等。

制定新车检测流程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四、高压部件认知

介绍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的组成,如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压配电箱等。

讲解高压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安全风险。

实地观察高压部件,加深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五、充电系统理解

不同类型的充电方式介绍,如快充、慢充、无线充电等。

充电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常见充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六、动力电池维护

动力电池的类型与特点。

动力电池的日常维护要点,如充电管理、温度控制等。

学习动力电池故障的检测与修复方法,包括电池容量检测、均衡充电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在传授新能源汽车维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合作与创新能力,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应以新能源汽车维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新能源汽车维护相关岗位(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售后服务顾问、技术主管)的职业要求,以典型车辆故障维修案例的处理技能形成过程为路径,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

教学中应注重实际维修问题的解决,重点突出新能源汽车电池维护、电机故障排查、电控系统检修、底盘系统调整等核心内容。

关注扩展师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视野,提升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敏感度,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

拓宽学习和运用渠道,注重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技术,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维护、智能充电技术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

注重情感教育,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水平、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表现,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参与行业培训和交流活动,保持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业机会,使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180


2.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构造与检修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聚焦新能源汽车蓄电池,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其构造原理及检修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例如,能准确诊断电池故障并进行维修。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熟悉新能源汽车相关法规政策,遵循行业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具备责任担当。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探索蓄电池系统检修新方法。
提升学生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紧跟行业发展。
通过实训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B.知识目标
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安全规范和知识产权。
理解蓄电池系统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场景。
掌握蓄电池系统的构造原理、故障诊断等专业知识。
熟悉蓄电池检修流程、规范及相关标准。
掌握主流检测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C.能力目标
具备准确判断蓄电池故障的能力,并能进行有效维修。
熟练掌握蓄电池系统的检测、维护和调试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蓄电池系统的检修工作,并保证质量。
具备规划和管理蓄电池检修项目的能力,合理安排资源和时间。






1.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概述: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在新能源汽车中的重要性。
2.蓄电池构造原理:
电池单元结构、电池组连接方式、电池管理系统原理。
3.蓄电池性能检测:
检测设备使用、性能参数测量、状态评估方法。
4.蓄电池故障诊断:
常见故障类型、故障排查流程、诊断工具应用。
5.蓄电池维修技术:
维修操作规范、维修工具使用、维修案例分析。
6.实训设备与工具:
各类检测仪器、维修装备的介绍与使用。
7.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发展趋势:
新技术应用、行业标准更新、未来发展方向。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场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并通过实际检修操作加深对动力蓄电池系统的理解。
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加强对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把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评价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
为确保考核的**性,突出职业技能特点,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考核同步开展。
注意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引入**的动力蓄电池技术和行业动态。
144


3.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构造与检修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构造与检修课程,使学生**掌握驱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具备精准的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等技能,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专业深造和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熟悉新能源汽车相关法律和行业规定,严守职业道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具有获取新能源汽车前沿信息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机械构造的审美能力,理解并应用工程设计原则。
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职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B.知识目标
理解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行业规范。
掌握驱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动力传递和控制逻辑。
了解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特性。
熟悉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流程、维修要点和检测工具。
C.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识别驱动系统的各类部件和结构。
能够进行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初步维修。
能够对驱动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性能调试。
能够规划和管理驱动系统检修项目,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1.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概述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应用优势。
2.驱动系统结构与原理
电机、电控、变速器等部件结构,动力传递原理。
3.驱动系统关键部件
深入解析电机、电控的工作特性和技术要点。
4.故障诊断方法
常见故障现象、诊断流程和工具使用。
5.维修与保养
维修操作规范、保养要点和注意事项。
6.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介绍驱动系统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驱动系统的故障排查与维修实践。
通过故障案例分析和实际检修项目,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场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
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准确评价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考核的**性,突出职业技能特点,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考核同步进行。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和行业动态。
144


4.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定位于让学生深入理解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独特构造与工作原理。通过实训操作,使学生掌握故障诊断与检修的核心技能,熟悉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在混合动力汽车维修领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适应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检修的职业兴趣和敬业精神,以及对发动机机械之美的认知。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在检修中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
提高学生对检修工具和设备的应用能力。
通过小组检修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严格遵守检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B.知识目标:
理解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构造特点。
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和相互关系。
熟悉发动机的常见故障类型和诊断方法。
了解混合动力系统与发动机的协同工作机制。
C.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识别发动机的各类部件和结构。
能够运用专业工具进行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检修。
能够按照规范完成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能够规划和管理发动机检修项目,包括进度安排和资源调配。
能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拆装、检修、调试和性能测试。
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类型
认识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工作原理
熟悉发动机的常用术语
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认识发动机维修常用工具和设备
掌握气缸体与曲轴箱的检修方法。
学会活塞与连杆的检修与装配
掌握曲轴与飞轮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气门安装方法及间隙的调整方法
学会配气正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掌握燃油喷射系统的检修方法
学会燃油泵和喷油嘴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掌握燃油系统压力检测的方法
掌握冷却系统的检修方法
学会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了解冷却液和机油的更换周期
认识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
学会使用诊断工具进行故障诊断
实施发动机维修方案并进行质量检验
采用故障案例分析和实际检修项目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检修的职业技能。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检修问题。
积极探索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检修与机械原理、电子技术、控制工程等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检修任务完成质量和创新方法运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引入**的发动机检修技术和发展趋势。
144


5.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检修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检修能力。课程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工作特性等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将熟悉高压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等关键电气部件。课程注重与实际工作场景的对接,为学生未来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检测、售后服务等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爱与尊重,充分认识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在环保出行中的关键作用和应用价值。
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处理、分析和运用能力,以应对复杂的电气系统问题。
通过团队作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教导学生遵循行业规范和安全标准,重视电气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B.知识目标
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类型及主要组成部分。
理解高压电池管理、驱动电机控制等关键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
熟悉各类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和差异。
掌握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专业工具对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进行数据读取、故障码清除等操作。
能够独立进行电气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的排查与修复。
能够运用检测设备和技术对电气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参数调整。
能够根据特定需求设计和优化电气系统的部分功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实际工作中的电气系统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1.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类型,如纯电动、混合动力等电气系统的特点。
剖析主要组成部分,如电池组、电机、电控系统等的结构和功能。
2.关键系统深入解析
高压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的化学原理和性能特点。
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充电控制、放电保护等。
设计原理,如电池均衡技术、热管理技术。
技术要点,如电池状态监测算法、故障预警机制。
驱动电机控制系统
不同类型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机控制策略,如调速、转矩控制。
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算法。
3.电气系统的特点与差异
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差异。
分析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如轿车、SUV、商用车)电气系统的特点适应场景。
4.故障诊断与维修理论
常见故障类型和现象,如电池续航下降、电机异常响动等。
故障诊断的思路和方法,基于症状的推理流程。
维修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专业工具的使用
介绍并实操常用的检测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演示如何使用诊断设备进行数据读取和故障码清除。
日常维护与简单故障排查修复
电池的日常检查项目和维护方法。
电机连接线路的检查和紧固。
常见简单故障的现场排查和修复,如保险丝更换、插头松动处理。
实际问题解决
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电气系统问题,让学生制定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总结实际维修中的经验教训。
一、案例教学法
引入实际的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故障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电气系统的构造和检修原理。
选取的案例应涵盖各种常见故障类型和复杂程度,以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法
安排充足的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气系统的检测、维修和调试。
设计与实际工作场景高度相似的实践项目,如整车电气系统的维护、特定故障的排查与修复等。
三、讨论交流法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针对复杂的电气系统问题或新技术应用展开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四、学习资源
收集并整理丰富的在线教程,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技术和发展动态。
提供多样化的数据库实例,包括不同车型、不同故障情况的电气系统数据,供学生分析和研究。
整合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维修手册,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重要资料。
五、考核评估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项目报告评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理论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电气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概念、原理、技术要点等。
实践操作考核注重学生在实际维修任务中的操作技能、故障诊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参与度、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90


6.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构造与检修

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程。课程重点聚焦于充电桩系统的硬件构造、软件控制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排查与修复。通过实训操作,让学生熟悉充电桩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充电枪、充电模块、控制单元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专业检测设备对充电桩进行性能测试,掌握充电桩与车辆通信的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在遵循安全规范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充电桩的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工作。本课程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维岗位的需求,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的热情,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激发学生对充电桩技术的持续探索欲望,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充电桩知识应对实际难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安全操作和规范意识,培养学生对充电桩设备和用户信息的保护意识。
B.知识目标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整体架构。
熟悉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特点、优势及适用场景。
了解充电桩系统中涉及的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
掌握充电桩系统常见故障类型、成因和诊断方法。
C.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安装、调试和参数配置。
能够使用专业工具对充电桩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
能够根据特定场地和车辆需求,设计合理的充电桩布局方案。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充电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对充电桩进行性能检测和优化。
能够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制定和实施充电桩系统的运维解决方案。
项目一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任务一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认知
项目二
充电系统的装调与测试
任务一
交流充电系统的整车装调与测试
任务二
直流充电系统的整车装调与测试
任务三
随车充电枪总成装调与测试
任务四
交流充电桩总成的装调与测试
任务五
车载充电机总成的装调与测试
任务六
直流充电桩总成的装调与测试
项目三
充电系统的性能检测
任务一
交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的认识
任务二
直流充电互操作性测试的认识
项目四
充电系统的故障检修
任务一
交流充电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任务二
交流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三
直流充电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任务四
直流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一、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讲解充电桩系统的基础概念、原理、架构等理论知识时,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对于实践操作部分,教师应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对比分析教学
在讲解不同类型充电桩的特点与应用时,要通过图表、数据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的差异。
小组讨论与项目实践
针对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案设计与优化、运维解决方案制定等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安排实际的项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
提供充足的实训设备和工具,包括不同类型的充电桩、检测仪器、布线材料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如教材、讲义、PPT、视频教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推荐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和专业论坛,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三、考核方式
过程性考核
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规范、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检查学生的实训报告,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终结性考核
组织理论知识考试,考查学生对充电桩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故障类型等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充电桩系统的设计、安装或故障排查项目,作为综合能力的考核。
四、安全与规范
强调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电气安全、操作安全等,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培养学生遵守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26



7.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理实一体课。本课程定位为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的基础性和核心性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课程。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底盘各部件结构、原理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际操作和故障案例的分析实践,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维修和维护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实践搭建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
学时
A.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行业的尊重和兴趣,理解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以及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 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清晰有效的沟通技巧。
 教育学生遵守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规范和标准,重视安全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B.知识目标
 理解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类型和组成结构。
 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的设计原则,了解相关的力学模型和结构模型。
 熟悉新能源汽车底盘各部件的功能特性、接口规范和基本操作要点。
 了解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流程、排查方法和修复策略。
 熟悉底盘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 了解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C.能力目标
 能够熟练进行新能源汽车底盘主要部件的准确拆装、精细检查和规范维护。
 能够进行基础的底盘系统设计和常见故障诊断。
 能够运用专业检测工具和设备对底盘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和调试。
 能够根据车辆实际运行状况和客户特定需求,设计切实可行的底盘维修方案。
 能够运用底盘构造与检修知识,有效解决实际维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和业务变化,创新设计和实施底盘维修与保养的优化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新能源汽车底盘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分类。
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与原理
底盘整体结构介绍、各系统工作原理及协同运作机制。
底盘部件认知与拆装
底盘主要部件的识别、部件的拆装流程与工具使用。
底盘部件检查与维护
部件的检查要点、维护标准和常见故障排查。
底盘数据测量与调试
相关数据的测量方法、底盘的调试技巧与参数设定。
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
常见故障的现象、诊断思路和有效的排除方法。
底盘维修安全规范
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防护措施与操作规范。
底盘新技术与趋势
底盘新技术的应用、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
底盘维修案例分析
实际维修案例的讲解、分析与经验总结。
底盘维修方案制定
根据不同故障情况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底盘维修质量评估
维修后的质量检测标准、评估方法与改进措施。
底盘企业运营管理
维修企业的运营模式、客户服务和成本控制。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底盘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和项目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技能、理论考试等。
实践操作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和故障诊断能力进行评定。
理论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底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26



(四)岗位实习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214号)以及贵州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遵照《贵州省贵阳市中山科技学校岗位实习标准》组织实施,并严格执行1个严禁、27个不得的要求。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本校学生岗位实习集中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按每天8个课时的标准共计960课时计入学生总学时。

岗位实习由学校*业办统一安排,主要安排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应当安排在专业对口单位或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如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造厂、汽车零配件制造厂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也可安排在政府或事业单位与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相关的公益性岗位等实习。

学校按每50名学生1名教师的标准配置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定期与企业沟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在实习期间遇到的相关问题,并考核学生实习情况;定期与企业沟通,每周至少与企业指导教师交流一次,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工作表现、技能掌握程度、思想动态等。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可通过现场指导、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根据学校的实习要求和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认真记录学生的实习表现,为实习成绩评定提供依据。积极参与实习单位组织的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企业为每3-5名学生配置1名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应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要向学生传授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岗位操作,确保学生掌握实用的产业技能。根据学生的实习进度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及时与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每月至少反馈一次学生的实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参与学生的实习考核工作,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标准,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建议。

学校与实习接收单位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建立完善的信息通报和联系人制度。通过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确保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能够实现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定的专人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定期开展**深入的业务指导和细致入微的日常巡查工作。

在业务指导方面,双方要结合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和岗位实习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从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的关键技术到动力系统的故障排查,从先进维修工具的正确使用到复杂维修流程的规范操作,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在日常巡查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状态和工作表现。不仅要检查学生是否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还要留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安全生产、道德法纪、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为实现国家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决心。

在安全生产教育方面,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向学生传授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确保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正确使用维修设备和工具,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道德法纪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教导学生遵守职业操守,诚实守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尊重客户权益。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缓解实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习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压能力。通过团队活动和心理拓展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育教学活动按周分配表


学年
学期
校内课堂
教学周
机动周
考试周
岗位
实习
办理
毕业证
总教学
周数
**
学年
第1
18
1(军训)
1


20

2
18
1
1


20
第二
学年
3
18
1
1


20

4
18
1
1


20
第三
学年
5
18
1
1


20

6



18
2
20
合计
90
5
5
18
2
120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实行2.5+0.5模式,即前5个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第6学期校外进行岗位实习。

(二)教学计划表

本教学进程按 40 /学年安排教学活动。其中第1-4学期为28学时/周,第5学期为30学时/周。第6学期为岗位实习,每周按40个学时计算。具体教学进程安排见下表: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2.专业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

3.课程分布统计表

、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同时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1.思想政治建设:根据上级党委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全力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执行有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政治保障。

2.教师数量要求:考虑到本专业常年在校学生约在220人,且本专业实习实训任务较重等特点,因此本专业教师总数应当达到12,目前本专业的教师总数为16人,专业课程教师数5人。同时,根据专业实训等方面的需要,需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3人。

3.学历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必须全部达到相应或相近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采用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和引入研究生以上学历相结合的办法逐年提升教师中硕士以上人数,以引领本专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

4.“双师型”教师: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努力往50%以上的占比去优化,即“双师型”教师数量应当达到5人以上;专任教师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5人(含校内认定)。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要求全部专业教师均按“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标准在三年内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成为“技师+教师”、“教师+技术教练员”等类型的“双师型”教师。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原则上应当达到专科以上学历、技师及以上技能水平。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兼职教师学历提升和考取教师资格证等。

5.企业实践:全体教师必须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完成企业实践任务。结合本专业实际,专业部可根据实际提出增加企业实践时长的要求,使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原有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基础上增加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深化产教融合认识,**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工作。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企业一线生产或管理工作经历两年以上。

6.技能大赛:专业教师均应当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指导和培训企业工人技术等工作,完成“双师”教师到“技术能手”、“突出贡献专家”的转变。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及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活动。

7.信息化能力要求:教师必须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能够在教育教学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智能化教学环境。能熟练使用职教云、智慧职教、MOOC学院、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在线教学资源。

8.其他要求:专业教师在完成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兼任专业对口的技术工作职务,如作为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培训教师,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社会技术培训服务等,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本专业各班级教室应当遵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学校坚持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体现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特色。

A.教室设置:结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本专业教室应当逐步完成理实一体化、信息化改造,以**支撑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配备黑(白)板、组合式课桌椅、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因手机不允许带入教室,故建议每班配置平均5-6人不少于两部Pad,以供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

B.教室布置:本专业教室文化应当体现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征,应当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文化、岗位要求等内容融入到教室布置之中,使之成为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发挥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调控作用。

2.校内实训基地

(1)建设目标:通过自办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在校内形成企业氛围和良性运行机制,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融合基本技能训练、商业接单、工程施工、产业化服务为一体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具备承担省市级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社会培训服务的能力,力争成为市级**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2)建设原则:本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应当遵照新能源类教学标准的相当要求,根据本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相关要求以及各课程的课程标准等开展实训建设。

(3)建设内容

对本专业现有设备设施做清理,以够用适用的原则做必要的更新,并达到如下的要求: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1
新能源汽车基础实训室
进行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如新能源汽车结构认知、工具使用等。
新能源汽车整车模型、新能源汽车各系统解剖模型(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等)、通用维修工具套装、教学多媒体设备新能源汽车宣传资料、企业标准操作手册
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实训室
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结构、原理、检测与维修技能。
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实训台、电池检测设备(内阻测试仪、容量测试仪等)、绝缘工具套装、安全防护设备企业实际使用的动力电池检测软件(授权版)、废旧动力电池组(用于拆解教学)
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实训室
学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检测与维修方法。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实训台、电机检测设备(转速表、转矩仪等)、电机维修工具。企业实际使用的电机故障诊断软件、小型驱动电机(用于拆解教学)。
4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实训室
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实训台、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编程器。企业实际使用的电控系统升级软件、部分电控单元(ECU)样品。
5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实训室
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故障排除技能。
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设施模拟实训台、电工工具套装。企业实际使用的充电桩操作手册、充电桩故障案例集。
6
新能源汽车整车维修实训室
行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


新能源汽车整车(纯电动、混合动力各若干辆)、举升机、汽车诊断仪、尾气分析仪等。
7
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室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新能源汽车结构认知、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实训,降低实训成本和风险。
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软件、高性能计算机、虚拟现实设备。学校建有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3.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同样的管理地位和发展地位;校外实训基地在正常建设和稳定运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发展元素,为专业适应市场注入活力。

(1)建设目标

校外实训基地应为学生岗位实习提供条件,并在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基础上的职业能力提高、素质拓展、开阔视野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培养作用,同时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

(2)建设原则

根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际需要和本专业“产教融合”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互利互赢。

(3)建设内容

依靠成都市风向标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佛山顺德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贵阳致诚福众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杭州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志成车董汇(深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 7 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将继续拓展合作渠道,旨在打造一个多元化、网络化的校外实训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立足长远发展,建立2-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形成利益相关的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校企互派机制,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岗位实习指导教师(或师傅),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管理等工作。

校外实习基地应能够提供数量充足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等;新能源整车质检等岗位供学生实习。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与编写

(1)公共基础课程教材

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使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16号)的要求选用教材。根据专业的实际,可适当编写相关读本等用于配合教学。

(2)专业课程教材

应当优先选用进入教材目录的教材。专业部应当组织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对标 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初选,共同商议决定。教材应严格按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后征订。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若没有相应的教材或教材严重不适用于本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可严格按照该课程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工作,教材内容要将加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典型生产案例等。编写完成后,需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审核备案后使用。

2.图书文献资源建设

建议本专业建立图书文献资源库,该类资源可以是纸质的或者是数字化的资源。图书文献清单应由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提出并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后购买。严格按学校图书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图书文献资源。

3.数字资源建设

结合学校资源库建设,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以优先满足本专业教育教学需要为前提,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逐步建立能够服务于本区域相关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共享的数学化教学资源库。

数学化教学源包括教学素材(图片、微课、flash、三维动画片、操作视频、典型优秀作品等)、课件、教案、试题、论文、数字图书等内容,且应便于检索和使用。

专业部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使用率,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

专业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数字化资源名称
资源网址
备注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www.smartedu.cn/

智慧职教网
www.icve.com.cn/

爱课程
www.icourses.cn/home/

超星慕课
mooc1.chaoxing.com/#

慕课大学
daxue.imooc.com/


(四)教学方法

创新项目式、模块化的教学,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基于行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环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灌输为师生互动,既改革教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制作微课,收集案例、实物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变黑板式教学为电化教学和实体化教学,使过去因没有看到实际环境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使深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易懂。

(2)专业核心课程

以专业教学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训练为重点,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综合素养。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头脑风暴自主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有成*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训性课时建议采用“课堂+实训室+师徒”现场教学,以培养学生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应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推出“课堂+实训室+师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把课堂搬进实训室,把服务流程搬进课堂,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以产品、项目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缩短学校与企业距离。

(五)学习评价

构建以服务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传统汽车维修企业转型的传统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为目标,以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实行学分制、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引导学生**提升和个性发展。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如口试评价、技能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容考核,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引导学生服务意识和职业气质的养成;引入校外评价,吸收家长、行业企业参与评价,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

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在与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保持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学习质量、接受程度、学习态度、出勤率等。

增值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学生发生的变化或能力的增长情况,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进步。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以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等;新能源整车质检等必须知识的理解和岗位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相关知识在对客服务岗位实践中的运用以及解决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岗位规范操作、优质待客方面等职业素质的形成。

岗位实习评价,考核成绩参照实习单位鉴定以及学生个人的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价标准见下表)。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的岗位实习学分。

岗位实习评价标准


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很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优异。
良好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良好。
中等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中等。完整性、条理性不足。
合格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基本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但不够完整、条理。
不合格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未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不认真,或内容有明显错误;未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时间三分之一者;实习中有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者。


(六)质量管理

明确定位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充分调研行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学生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使之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规范教学

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依据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考核,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专业教学标准实施方案》,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上,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从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课程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对从教学进度计划制定、教案检查、课堂考核、教研活动检查、技能考核等方面执行常规考核管理。在教材选用方面,选用全国规划教材和根据学校专业实际需要编写的校本教材,确保教学材料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一致性。

2.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成立教学督导机构,专门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检查与督导,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常规管理

贯彻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道德规范》等文件,制定《教师管理实施细则》《学生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制度,规范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检查,确保教学质量提升。专业部、任课教师每年应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实施实施方案,以及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确保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有效。每学期对教学进度计划、教案、校本研修记录、课标执行情况、实训记录表行中期、期末两次以上检查,全程督导,提高培养质量。

4.以赛促学,以研促教,提升育人质量

将教学工作与技能竞赛活动相结合,鼓励并支持各课程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比赛,促进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创新与改革;严格日常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提高专业的内涵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提升,提升整体育人质量。

5.完善评价、整改机制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九、毕业要求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专业学生毕业标准规定如下:

1.毕业时没有学校处分(如受到处分的同学,必须加强自我约束,积极向上,毕业前撤销纪律处分)。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如果实行学分制必须修满140学分。

3.每个学生*少必须获取一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4.学生岗位实习或工学交替实习任务,由学校*业处统一安排,且达到合格以上成绩。

十、附录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批示(2014年6月)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8年9月)

(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9年3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5)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214)

(6)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的通知(黔党发[2018]30号)

(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9] 4号)

(8)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9)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9]61号)

(10)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 )

(11)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

(12)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教职成[2019]6号)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

(1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15)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简介》(2022.9)

(16)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12

(17)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8

(18)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6

2.编制说明

(1)本方案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组织相关专兼职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编制,修订时也同;

(2)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对本方案有解释权、修订权;

(3)本方案编制或修订完成后,必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审核经学校党支部批并报贵阳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4)本方案需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

(三)变更记录


序号
变更
类型
变更原因
人员
签名
变更
时间
1




2























































(四)相关表单








贵州市贵阳市中山科技学校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审批表


专业名称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所属

专业部


适用

年级


专业代码

700209





修订原因






修订的

主要内容



修订人:

年   月日





专业部

意见



专业部长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长

意见




签字:

 





学校党支部意见




盖章:


 






说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填写此表,一式两份(教学处、提出变更的专业部各存一份)


阅读264
分享